張家界區(qū)劃
慈利縣(十一)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2:10:48 來源:halede3.cn 編輯:okzjj.com 已被瀏覽
次 查看評論
【雙合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西南角,是巖泊渡鎮(zhèn)海拔最高的村。東鄰獅巖村、兩山村,南與朝陽鄉(xiāng)交界,西抵南山坪鄉(xiāng)新坪村,北鄰南山坪鄉(xiāng)田埡村。由鄒家臺、胡家臺、顏家垱、羅家灣、崗木凹、陸家峪、黃林峪、蔣家灣、白洋垱共九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6800畝,耕地面積1084畝,旱澇保收面積550畝,森林覆蓋率為50%。全村地處偏僻,由蔣家灣和羅家灣兩條溪流在羅家灣口交匯而形成一條溝谷。全村地勢西高東低,平均海拔約600米。兩條溪流能灌溉全村一半以上的農(nóng)田。但地處高地的崗木凹、陸家峪、黃林峪等三個組主要靠雨水和山水解決人畜飲水和生產(chǎn)用水,解放后所修3口塘,長年干枯,無法蓄水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玉米、紅薯、馬鈴薯、油菜、花生等。1999年,糧食總產(chǎn)量200噸。全村組組都通了公路,家家戶戶用上了電燈。1999年11月籌資了3萬元重修了小學(xué),校園面積2畝,建筑面積110平方米,有教室2間。主要姓氏有胡、鄒、吳、蔣、羅、唐等,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有181戶,644人,其中男338人,女306人,勞動力395人。1999年總收入85.98萬元,人均712元。
【五音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東南部,東鄰馬公渡村,南抵朝陽鄉(xiāng),西與白洋墻村接壤,北接和平村。由五子巖、五音巖、自生橋、楓香灣、五里沖、栗樹埡6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6500畝,其中水田200畝,旱地102畝,旱澇保收面積118畝。全村地處偏僻,自然條件最差,經(jīng)濟落后,村民居住在全長2.5公里的山谷。灌溉引水全靠天下雨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小麥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等。1999年5月接通了通向朝陽鄉(xiāng)零陽鄉(xiāng)公路。1987年由村民集資和國家撥款架通了高壓線路,使村民基本上照上電。主要姓氏由向、舒、姚、邢、湯、洪、王、徐組成,村民大多數(shù)為土家族,全村由103戶組成,359人,其中男199人,女160人。1999年糧食總產(chǎn)量110噸,人均300公斤,1999年總收入26.5萬元,人均720元。
【田坪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北部,東鄰本鎮(zhèn)中心村,南鄰巖泊渡居委會,西接雙溪,北與零陽鎮(zhèn)墨硯村接壤。版圖面積3500畝,耕地1040畝。全村310戶.1120人,分布在北高南低的一坪四灣之中,村民以張、李、王、楊、朱、田、代、謝等姓氏居多,60%是漢族,40%為土家族,歷來沿襲土家習(xí)俗。本村境內(nèi)山、丘、坪俱全,平均海拔226米,年平均氣溫16℃,無霜期248天,適應(yīng)多種作物生長。村民習(xí)慣種植稻谷、棉花、雜交種子、油菜、柑桔、生姜、板栗、花生、苗木花卉等作物?,F(xiàn)有杉木林500畝,雜交板栗300畝,杜仲150畝,柑桔、柚類500畝。1999年糧食總產(chǎn)585噸,人均純收入1470元。田坪村南距張慈1801線公路500米,境內(nèi)組組通公路。以大巖峪、姚灣水庫為主要灌溉水源,自有堰塘18口,排灌方便,旱澇保收面積800畝。計劃經(jīng)濟時期,田坪是全鎮(zhèn)村辦企業(yè)紅旗村,現(xiàn)有林場、園藝場,年凈收入2.7萬元,木材蓄積量2000立方米,仍然是全鎮(zhèn)村級經(jīng)濟實力較強的村。全村現(xiàn)有大中專院校畢業(yè)生占總?cè)丝诘?%,居全鎮(zhèn)前列;有市、縣科技示范戶20個,且系省級星火科技示范村。
【田峪村】 巖泊渡鎮(zhèn)西南部,東鄰龍?zhí)洞?,西鄰集中村,北抵紅土村,南與兩山村交界。由宏壁、血丘、田峪、白羊、麻栗、鄒灣、水溝七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3800畝,耕地面積684畝,旱澇保收面積450畝,森林覆蓋率為20%。全村地形較復(fù)雜,前面一山較高,形成一大峪谷,境內(nèi)低山丘陵,梯田較多,一條小溪,兩條水渠,加上和集中村共修的一條水渠,使全村大部分農(nóng)田得到灌溉,有效灌溉面積530畝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棉花、紅薯、玉米、油菜、柑桔等。1999年糧食總產(chǎn)量250噸。村內(nèi)交通條件較好,巖南公路貫穿全境,基本上組組通公路。村內(nèi)有小電站,全村全部照上了電燈。1998年,大部分村民埋設(shè)管道引水,用上了自來水。1997年,村集體捐工捐資修建了村小學(xué),校園面積25畝,建筑面積400平方米,有教學(xué)樓一棟,廚房、廁所、教室5間,是巖泊渡鎮(zhèn)辦學(xué)條件較好的村級小學(xué)。主要姓氏有田、楊、黃、謝、舒、張等,村民部分為土家族,全村173戶.601人,其中男313人,女288人,勞動力349人。1999年總收入55.5萬元,人均923元。
【雙橋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東部,東抵坪山村,南抵澧水河,西接巖泊渡居委會,北抵中心、大安兩村。共有8個村民 小組。全村共有耕地面積654畝,旱地 150畝,分為二崗一凸。共有堰塘11口, 80年代末,建了雷公灶電排。加上何家 峪水庫,全村300畝旱澇保收。主要物產(chǎn) 有水稻、棉花、桔子等。實現(xiàn)了組組通公 路。有20%的勞力出外務(wù)工。80年代初 全村戶戶用上了電燈,有80%的農(nóng)戶有 電視機。共有農(nóng)戶227戶,人口851人, 其中男409人,女442人,勞力560人。 主要是漢族和土家族。主要姓氏以姜、 李、王、向等組成。1999年產(chǎn)糧280噸, 人均308公斤,總收入72.4萬元,人均 800元。
【龍?zhí)洞濉?nbsp;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的南部,東 鄰白洋垱村,北與星明村隔溪相望,西與 巖市村交界,南與田峪、兩山、獅巖接 壤,由徐家山、土溪橋、姚家坪、木橋、 盧家凸、王家埡、楊柳凹、新屋臺、漁公 垱、巖塔、坡腳、謝家臺、茶盤嶺、楊臺 14個村民小組組成,耕地面積為1099 畝。全村的耕地面積中,有80%的水田 旱澇保收。水源豐富,有五溪二溝。村有 一個椪柑園,一個桔園,每年可得承包款 8000元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棉花、小麥、 玉米、紅薯、黃豆、花生、甘蔗、柑桔 等,糧食總產(chǎn)量300噸。村里交通便利, 除盧家凸外,基本上組組通公路,巖南公 路貫通全村。村里有一個小型發(fā)電站,建有一個大型蓄水池,村里有半數(shù)農(nóng)戶自埋管道,用上了自來水。1997年,村集體自籌資金修建了村小學(xué),可供周圍幾個村的學(xué)生寄宿讀高小。主要姓氏有:李、舒、謝、鄒、熊、楊、姜、盧、唐、王、徐、歐、孫等,村民一半土家族,一半漢族,全村298戶.979人。1999年全村總收入113萬元,人均1152元。
【失馬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西部,東鄰簀市市、紅巖,南抵澧水河,西與宜沖橋鄉(xiāng)沙灣村接壤,北靠高峰土家族鄉(xiāng)。全村由棺材溶、黃花峪,駱家溶、煤炭溶、炭木塔、響水溶、雙橋、雙鴿、炭坪、黑峪灣、田家院、廟埡、中坪、黃土崗、大坪、黃家灣、楓樹、新建等18個村民小組組成??偯娣e6800畝,耕地面積1316畝,旱澇保收農(nóng)田500畝。主要作物有稻谷、紅薯、玉米、花生、油菜。1999年糧食總產(chǎn)量800噸。全村地形復(fù)雜,水利條件較差,農(nóng)田灌溉及人畜飲水均靠天然降雨蓄水。境內(nèi)僅2條小溪,于張家河口匯入澧水河,可供沿途300畝農(nóng)田灌溉。森林資源豐富,木材蓄積量達3000立方米。省道1801線貫穿全村,實現(xiàn)了組組通公路。村里電力充足,但仍有部分農(nóng)戶未照電,主要因為家庭貧困。還有一半的農(nóng)戶飲水困難未能解決,村內(nèi)有小學(xué)一所,校園占地2畝,辦學(xué)條件仍然較差。主要姓氏有朱、李、胡、田、孫、張等,村民以漢族、土家族為主。全村449戶,1475人。1999年總收入180萬元,人均1220元。
【白洋垱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南部,與巖市、龍?zhí)?、獅巖、五音村相鄰。由桿竹灣、何家垱、白洋垱、謝家嘴、千子巖、皮子峪、魚龍橋、兩岔溪、水井灣9個村民小組組成,全村總面積5250畝,耕地面積558畝。環(huán)境條件較差,地處海拔400米的山區(qū),光照、氣候、土地肥力較差,特別是皮子峪、何家墻、謝家嘴組,屬于干旱死角,人畜飲水十分困難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水稻、紅薯、玉米、烤煙、柑村等。全村交通方便,組組通公路,桿竹灣、白洋垱、魚龍橋、兩岔溪、水井灣組的農(nóng)戶吃上了自來水。全村有97%的農(nóng)戶用上了電,有90%的農(nóng)戶安裝了有線電視。村民以漢族、土家族為主。主要姓氏有謝、徐、李、熊、向、任、尹、秦等。全村共163戶537人,勞力285人。1999年人均純收入780元。
【紅土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西南部,東鄰星明村,南鄰田峪、集中兩村,西抵南山坪鄉(xiāng)廣陽村,北靠澧水河。由燈火灣、田大峪、黃皮峪、紅土坡、桐木溶、現(xiàn)凸、謝家埡等7個村民小組組成,全村總面積3902畝,耕地面積539畝,旱澇保收面積300畝。森林覆蓋率為32%。全村地形較為復(fù)雜,低山環(huán)境坡田多。初級社和高級社時修了28口堰塘,有24.8畝水面,灌溉面積為225畝。先人們鑿穿了和尚凸至桃花溪的巖石,形成了一條全長約4000米的引水渠,改革開放以后,先后對此渠進行了多次維修,特別是1999年冬,水泥澆筑全長近120米,解決了二個組的灌溉問題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小麥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黃豆、洋芋等。1991年,全村糧食總產(chǎn)量125噸。全村七個小組能通公路,但小道曲折,還有80%的農(nóng)產(chǎn)田村級公路較遠。現(xiàn)有100人未照上電燈,主要原因是缺少經(jīng)費。主要姓氏有楊、王、孫、田、熊等,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有162戶,578人,其中男299人,女279人,勞動力365人。1990年全村總收入32萬元,人均500元。
【紅巖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西北部,東鄰三灣村,西鄰失馬村,南抵簀市村,北與高峰土家族鄉(xiāng)交界。由南竹園、三陽灣、瓦窯崗、黑巖殼、孫家灣、王家橋、王家灣、楓樹灣八個村民小組組成,總面積6333.3畝,耕地面積523畝,旱澇保收面積400畝,森林覆蓋率60%。全村地處偏僻,形成三大峽谷,地形呈長形,地勢由東向西傾斜,地處戴云山下,最高海拔926米。境內(nèi)有三條小溪,一條發(fā)源于三陽灣,一條發(fā)源于楓樹灣,另一條發(fā)源于孫家灣,三條溪流在澧水河匯合,能灌溉溪流兩岸450畝農(nóng)田。1974年鑿穿了煤炭灣遂洞,1976年修筑了樂水庫,開通渠道1500米,解決了黑巖殼、三陽灣、王家橋、孫家灣、南竹元等組人畜飲水灌溉問題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玉米、小麥、紅薯、油菜、黃豆等。村內(nèi)交通不甚發(fā)達,1982年僅從1801線失馬村地段至王家橋、孫家灣修通長達3.5公里的村級公路,但絕大部分的組未通公路,且小道曲折。1987年,村自籌資金8萬多元,架通了1.8公里的高壓5公里低壓進戶線,使全村家家照上電燈。大部分村民埋設(shè)管道引水,用上自來水。村小學(xué),占地面積1畝,建筑面積100平方米,有2間教室。主要姓氏有朱、張、孫、王等,村民大多為漢族,全村164戶,542人,其中男296人,女246人,勞動力260人。1990年全村總收入27.2萬元,人均502元。
【行溪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東部,是巖泊渡鎮(zhèn)的東大門,南與巖泊渡鎮(zhèn)廖家村相鄰,西與大安、雙橋相鄰,北與零陽鎮(zhèn)墨硯、團溪村交界,東抵零陽鎮(zhèn)鐵橋村。由水庫、唐吏崗、木子園、行溪峪、導(dǎo)師崗、枇杷、兩岔溪、于臘村、孟家堰、桃花、棕樹、長崗、麻池峪13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6100畝,耕地面積1144畝,旱澇保收面積150畝,森林覆蓋率35%。全村地形復(fù)雜,是“三崗兩峪四十八凸”的丘陵山丘。有19口小堰塘,11畝水面面積,初、高級社時修了7口大小不等的堰塘,有13畝水面,可灌溉210畝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柑桔、油菜、紅薯、小麥、玉米、糧食。1999年,全村糧食產(chǎn)量70萬公斤。全村組組通公路。但遇下雨就連行人也困難。90%的人照電燈。人畜飲水極為困難。村小學(xué),校園面積4.5畝,建筑面積1050平方米,有教室6間。主要姓氏有孫、李、王、瞿、孟、鐘、向等,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、白族,全村284戶,1074人,其中男590人,女484人,勞動力563人。1999年全村總收入59.3萬元,人均557元。
【兩山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南部,東鄰獅巖村,西鄰集中村、南山坪鄉(xiāng),北抵龍?zhí)洞澹吓c雙合村交界。由板船埡、后溶、兩岔溪、羅家溶、大灣、唐灣、雷家山、高枧8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4550畝,耕地面積645畝,其中水田500畝,旱澇保收面積400畝,森林覆蓋率為20%。全村地形復(fù)雜,山坡地多。五十年代修了兩口堰塘,1.2畝水面,灌溉面積10畝。七十年代修建趙家埡水庫時,開鑿了趙家埡水庫高干渠,由于沒有漿砌,不能完全受益,70畝稻田由泉水灌溉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小麥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花生、黃豆。1999年糧食總產(chǎn)量200噸。村內(nèi)交通不發(fā)達,1994年至1997年,村民自籌資金10萬余元修建了長8公里的村級公路,至今還有1500米未修通。1990年全村照上了電燈。主要姓氏有:謝、唐、薛、廖、羅、顏。全村145戶,541人,其中男女勞力297人。1990年全村總收入28萬元,人均520元。
【巖市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南部,與龍?zhí)?、星明、白洋垱、和平村相鄰,由王崗、舒崗、王溶、尹臺、水井、金盆、河街、新建、康溪、中坪、中溶、三溶、鐵峪、周溶、歐灣、寶珠、萬山、河垱、合市20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5315畝,耕地面積1271畝。本村屬于平原地區(qū),光照、氣候、土壤較好。村內(nèi)有水庫1座,旱澇保收。枝柳鐵路自東向西貫穿全村,組組通公路,戶戶用電燈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紅薯、小麥、油菜、柑桔等。紅薯粉絲歷史悠久,暢銷省內(nèi)外。1998年由上海市寶山區(qū)紅十字會捐資修建了中心完小一所,學(xué)習(xí)居住條件較好。主要姓氏有:李、熊、唐、尹、王、舒等,是土家族、漢族混居地,全村540戶,1940人。1999年人均純收入1100元。
【巖谷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西北部,東臨田坪村,南鄰雙溪村、萬家村,西與三灣村接壤,北與高峰土家族鄉(xiāng)大溪交界。由高家橋、巖拐堡、學(xué)堂橋、映日巖、宿龍塌、沙凼、拍翅山七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地形較為復(fù)雜,海拔150米至980米,山坡田多。初、高級社和人民公社時期修了8口山塘,有10畝水面,灌溉面積為120畝,1995年至1999年扶貧期間修建高標準水泥漿砌垱壩24處,排灌渠道5000米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水稻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油桐、杉、松等,1999年糧食總產(chǎn)量300噸。村內(nèi)公路貫穿全境全長達16公里,有60%的戶用上了自來水,有98%的戶用上了電燈,30%的戶安裝了程控電話。九年制義務(wù)教育已得到普及,15歲至45歲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0%。全村130戶人家,總?cè)丝跒?07人。姓氏以朱、楊、向、高為主,漢族人口占總?cè)丝诘?0%,其余為土家族,年產(chǎn)值為65萬元,年均純收入人均過千元。
【和平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南部,與馬公渡、五音、巖市村毗鄰。由檀木、金龍、新建、船廠、建新、谷堰、小坑、長坑、鐘崗、雙坑、車站、尹家山、畜牧廠、飛沙坡14個村民小組組成,全村總面積2778畝,耕地面積978畝。全村地形平坦,光照、氣候、土地條件好,但水田以冷浸田居多,農(nóng)田水利基礎(chǔ)設(shè)施建設(shè)滯后。1997年修建提灌站兩座,1999年修通9至14組全長500米的臺溝一條,改善了半數(shù)農(nóng)戶灌溉條件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水稻、棉花、柑桔、甘蔗等。村里交通方便,村級公路組組貫通,20%的農(nóng)戶安裝了電話,30%的農(nóng)戶蓋起了樓房。1994年,興建了磚廠。1995年消滅宜林荒山,營造杜仲林800畝。1996年多方籌措資金修建了建筑面積為1200平方米的村完全小學(xué)1所。主要姓氏有田、向、鐘、彭、舒、秦、符、尹、姚等,全村有323戶,1061人,其中男529人,女532人,勞動力529人。1999年人均純收入1395元。
【獅巖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南部,東鄰五音村、白洋垱村,南鄰雙合村,西鄰兩山村,北鄰龍?zhí)洞?。由廖家峪、延叉溪、土地埡、公王廟、唐家臺、余臘灣七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3800畝,耕地面積650畝,旱澇保收面積108畝,森林覆蓋率為30%。全村地形復(fù)雜,山多田少。1958年至1970年修建了堰塘3個,共有水面15畝,但由于高干渠引水達不到標準,一直沒能引來水源,至今還是三個干枯堰塘,人畜飲水困難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玉米、小麥、紅薯、油菜、黃豆。1999年,糧食總產(chǎn)量150噸。1995年,群眾集資10萬余元修通了長5.4公里的村級公路。1997年由本村在外工作的一位老干部捐資3萬元修建了一所小學(xué),校園面積1400平方米,教學(xué)樓160平方米,有3間教室。主要姓氏有熊、薛、唐、向、劉,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,全村有165戶.545人,其中勞動力208人。1999年全村總收入18.4萬元。
【星明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西南部,東鄰巖市村,西抵紅土村,南鄰龍?zhí)洞?,北靠澧水河。全村由星明崗、邢家嘴、寺溶、胡坪、張家崗、石榴坪等幾個小塊地區(qū),共13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地形呈長方形,西部略高,有小丘陵,東部為平地,地勢略低,全村境內(nèi)沒有成塊的大森林。由于北面緊靠澧水,東南緊靠康溪,西鄰潮水溪,水利條件較好。村民均以農(nóng)業(yè)為主,種植水稻、棉花,庭前院后經(jīng)營一些柑桔果林等作物。農(nóng)田總面積1511畝,其中旱地398畝。交通條件較好,枝柳鐵路縱貫全境。1979年村里又興修一條自東向西的公路,近兩年來又增修組里公路。原有8公里的潮水溪和楊千寨兩條水渠。九十年代初,又增系全村主要涵渠,建了兩臺電灌,引溪水河水進村。八十年代初全村農(nóng)戶開始了電燈照明。基本普及了農(nóng)戶電話。已普及九年制義務(wù)教育,有村小學(xué)一所,原退離休老同志又增開了三處免費書畫班,提高了青少年素質(zhì)。全村農(nóng)戶為415戶,總?cè)丝跒?234人,其中男性610人,女性624人,勞動力754人,60歲以上老人142人。姓氏以孫、鄒、邢、高、張為多,以漢族為主。九十年代開辦了村辦企業(yè),1999年糧食產(chǎn)量550噸,總收入100萬元,人均為850元左右。
【集中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西南部,東鄰本鎮(zhèn)田峪村,南鄰南山坪鄉(xiāng)雙湖村,西抵南山坪鄉(xiāng)廣陽村,北與紅土村交界。由黃珠凹、石家凹、白雞埡、鐘凸、梅子溪、馬家溶、車家峪、楊家灣、丁家埡、木場灣、中柱山11個村民小組組成,全村總面積6405畝,耕地面積799畝,旱澇保收面積300畝,森林覆蓋率為30%。全村地形較為復(fù)雜,高山環(huán)境,山坡田多,稻田灌溉全靠一條兩百多年前修建的溝渠。由于自然條件差,自然水源十分有限,旱澇保收田僅占30%.每逢半月以上的干旱人畜飲水都十分困難。主要產(chǎn)物有稻谷,玉米、紅薯、油菜等。村小學(xué),校園面積3畝,建筑面積400平方米,有教室十間。主要姓氏有張、代、田、羅、楊、孫等,村民大部分為漢族,全村有242戶.684人,其中勞動力407人。1999年全村總收入35萬元,人均592元。
【簀市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西部,省道1801線貫穿全村,東鄰萬家村,西鄰失馬村,北抵澧水河,南與三灣村交界。由興隆、先鋒、豬娘嘴、白巖、土溪、盤龍井、內(nèi)街、外街、登艮、皂果、寶塔11個村民小組組成,全村總面積7000畝,耕地面積1080畝,旱澇保收面積300畝,森林覆蓋率為40%。全村地形較為復(fù)雜,呈長方形,地勢由前向北傾斜,境內(nèi)有三條小溪,一條發(fā)源于三灣村,一條發(fā)源于本村白巖壁,另一條發(fā)源于紅巖村,三條小溪在澧水河匯合。1954年至1958年,修建了山塘8口,小型水庫3座,水面30畝,基本上解決全村灌溉問題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花生、棉花、黃豆、綠豆等。1999年糧食總產(chǎn)量650噸。組組通公路,沿公路兩旁共有巖河魚餐館十多家,聞名省內(nèi)外。全村都照上了電燈。1976年建村中心完小,校園面積10畝,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,9間教室。全村有150戶安裝了電話,120戶接通了有線電視。主要姓氏有朱、張、熊、劉、楊、王、向、卓、,趙等,村民大部分為漢族。全村共有350戶,1157人,其中男580人,女577人,勞動力608人。1999年全村總收入99.5萬元,人均860元。
【廖家村】 位于巖泊渡鎮(zhèn)東部,東鄰零陽鎮(zhèn)鐵橋村,南抵澧水,西與本鎮(zhèn)雙橋村接界,北靠行溪村山腳。1989年由原坪山村改為現(xiàn)在的廖家村,由陸花臺、雞公坡、班竹園、蓮池溶、廖家、巖槽門、石人馬、洞溪河、學(xué)堂臺、象鼻嘴、拱步橋、大峪灣、白帝宮、廣濟庵、白年坪、古路崗、老龍凸、姚家嘴、飛山廟、馬鞍渡二十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978年后總面積2181畝,耕地面積為1658畝,其中水田700畝,占41. 2%,旱澇保收占400畝。全村屬平原地區(qū),沿澧水西北岸分布,全長3公里,有堰塘106口,后因調(diào)整了種植結(jié)構(gòu),水田改植了一部分桔林,廢除了54口。人民公社化時修建大~峪灣、朱家灣兩座小型水庫,包括山塘蓄水面積共48畝。新建象鼻嘴、廣濟庵兩處電灌站,裝機容量70千瓦,1500米引水臺溝可灌溉九個村民小組的大部分農(nóng)田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柑桔、稻谷、棉花和油菜,柑桔產(chǎn)量居全鎮(zhèn)之首,1999年產(chǎn)量達510噸,糧食產(chǎn)量600噸,人均350公斤。交通方便,水陸暢通,省道1801線貫穿全村,還自籌修建了九條便道,組組通公路。電源充足,自建180千伏安變壓配電房,除個別戶外,家家都照上了電燈,有110戶安上了電話,達到了電話村的標準,有線電視即將普及。1984年自籌資金12萬元,修建村小學(xué),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,為本村和雙橋、行溪三個村適齡兒童讀書提供了方便,是巖泊渡鎮(zhèn)辦得較好的村級完全小學(xué)。主要姓氏有:李、朱、王、孫、幸、楊等,大多數(shù)為漢族。全村520戶,1820人,共有勞動力884人。1999年總收入222.2萬元,人均1200元。
【高橋鎮(zhèn)】 位于慈利縣南部,東鄰龍?zhí)逗渔?zhèn),西接洞溪鄉(xiāng),南界桃源縣杜坪鄉(xiāng)、瓦兒崗鄉(xiāng),北與金坪鄉(xiāng)相連??偯娣e171平方公里,其中水田1. 62萬畝,旱地0.61萬畝,林業(yè)面積20萬畝。轄19個行政村,2個居委會,2個林場,194個村(居)民小組,總?cè)丝?3571人,大部分為漢族。因明末清初西溪河上所建亭子橋很高而得名。境內(nèi)高山連綿,溪溝縱橫,水資源豐富。有小(一)型水庫1座,小(二)型水庫7座,骨干塘18口,年蓄水量1440萬立方,有效灌溉面積10670畝;西溪河兩岸地勢平坦,土地肥沃,是全縣重要產(chǎn)糧區(qū)。境內(nèi)盛產(chǎn)木材和大理石,素有“杜仲之鄉(xiāng)”、“大理石之鄉(xiāng)“的美譽,是全縣的木村主產(chǎn)區(qū),其蓄積量多達25萬立方米,年均采伐量1500立方米,創(chuàng)收40萬元。杜仲種植面積3萬畝,是全省最大的鄉(xiāng)鎮(zhèn)杜仲基地。質(zhì)地優(yōu)良的大理石資源遍布全鎮(zhèn)13個村,總貯量300萬立方米,年產(chǎn)值300多萬元。其他地下礦產(chǎn)資源有磷、汞、鎳、鉬等,農(nóng)副產(chǎn)品有桐油、板栗、七星椒、葛片等,產(chǎn)量居全縣前列。境內(nèi)名勝古跡較多,尤以云朝山佛教金頂、廂子巖古懸棺群、謝家坪古吊腳樓群為最,可資游眺。
【高橋居委會】 位于高橋鎮(zhèn)西北部,東鄰?fù)ぷ訕蚓游瘯相彶艠浯?,西抵杜樹埡村,北與金坪鄉(xiāng)交界。由陳家灣、陳大屋、粟子崗、南門埡、木吉灣、下羊崗、春木浪、谷龍洞、告子峪、柳垅、龍門池、木家界、國陽崗14個居民小組組成??偯娣e17040畝,耕地面積935畝,旱澇保收面積300畝,森林覆蓋率42%。境內(nèi)有兩條小溪,解放后修建了三座水壩,灌溉溪流兩岸農(nóng)田400畝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玉米、花生、紅薯、油菜、黃豆等。1999年糧食總產(chǎn)量400噸。僅有從其境內(nèi)東北角穿過的一條村道,大部分地方未通公路。居民基本上都用上了電。部分居民埋設(shè)管道,用上了自來水。1984年,高橋居委會與亭子橋居委會聯(lián)合修建了高橋中心小學(xué),校園面積5畝,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,有教室20間。主要姓氏有陳、楊、朱、張、李、劉等,村民為漢族。全村共236戶,803人,其中男400人,女403人,勞動力512人。1999年總收入109.2萬元,人均1360元。
【亭子橋居委會】 位于高橋鎮(zhèn)中心位置,東鄰陽坪村,西鄰高橋居委會,北抵金坪鄉(xiāng),南與新山、長白兩村交界。由二灣、李家坪、九甲朱、陳谷界4個居民小組組成??偯娣e7200畝,耕地面積480畝,旱澇保收面積180畝。居民居住比較分散。解放后修建了山塘7口,水面近8畝,灌溉面積220畝,1998年修建了排灌站一個,解決了九甲朱、李家坪兩個組共120畝稻田的灌溉問題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花生、黃豆等。1999年糧食總產(chǎn)量為165噸。組組通公路,公路到戶率達80%。森林面積450畝,其中用材林200畝,經(jīng)濟林250畝。1998年架通了有線電視,開通了程控電話,入戶率均達到40%以上。主要姓氏有陳、朱、李、吳、王、楊等,居民大多為漢族。全村98戶,349人,其中男186人,女163人,勞動力200人。1999年總收入53.2萬元,人均1524元。
【才樹村】 位于高橋鎮(zhèn)西北部,東鄰高橋居委會,西鄰枧潭村,北與砂廠村交界,南抵白果村。由馬鈴溪、張家灣、莫家灣、才樹埡、胡竹峪、石竹山、朱家灣、羊古廟、轉(zhuǎn)三埡9個村民小組組成??偯娣e14229畝。耕地面積996畝,旱澇保收面積580畝,森林覆蓋率為75%。低山環(huán)境,山坡田多,有4口堰塘,水面8畝,灌溉面積45畝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稻谷、紅薯、玉米、辣椒、油菜,大豆等。1999年糧食總產(chǎn)量305噸,人均近500公斤。森林資源非常豐富,是高橋鎮(zhèn)的第二大林業(yè)村,主要有杉樹、松樹、雜木、經(jīng)濟林等,每年林業(yè)收入6萬元??h級公路從該村穿境而過,還有3個組未通公路。架通了全村高低壓電。因山多泉水多,80%以上的農(nóng)戶用上了天然泉水。建起一棟有3間教室6間住房的村級小學(xué),校園面積5畝,建筑面積380平方米,有學(xué)基農(nóng)地3畝。主要姓氏有張、莫、陳、朱、王等,大多數(shù)村民為漢族。全村175戶.615人,其中男314人,女301人,勞動力320人。1999年總收入80萬元,人均1305元。
【長白村】 位于高橋鎮(zhèn)東南部,東鄰新山村,西鄰高橋居委會,南抵金堰村,北與陽坪村交界。由白洋界、鄭家界、胡灣、施家埡、上埡、大埡、秋木圬、長灣、謝家佬9個村民小組組成。總面積6559畝,耕地面積724畝,旱澇保收面積50畝。全村山高田少。有山塘18口,小型水庫1座,水面20余畝,灌溉面積705畝。主要物產(chǎn)有水稻、玉米、紅薯、黃豆、綠豆、苧麻等。1999年糧食總產(chǎn)量325噸。2000年才修建長白至金堰的村級公路,絕大部分組還沒有通車,公路入戶率不到30%。有90%的農(nóng)戶通電。農(nóng)戶生活用水全靠地下水和池塘水。村小學(xué),校園面積6畝,建筑面積220平方米,有教室3間,住房3間。主要姓氏有王、朱、曾、楊、羅、袁、胡、彭等,大多數(shù)村民為漢族,全村139戶,470人,其中男240人,女230人,勞動力280人。1999年總收入63萬元,人均760兀。
【四坪村】 位于高橋鎮(zhèn)東部,東鄰龍?zhí)逗渔?zhèn)江星村,西鄰光明村,南與陳家河村交界,北抵龍?zhí)逗渔?zhèn)潘坪村。由鄭坪、陳谷堆、中坪、中心、高坪、高興、北坪、北崗8個村民小組組成??偯娣e4584畝,耕地面積1076畝,旱澇保收面積1050畝。西溪河貫穿全村,水利資源豐富。1958年修筑了胡竹峪水庫,庫容量達3.4萬立方米;1971年冬在西溪河上修建了千功攔水壩;1994年至1997年相繼修建了高標準防滲干渠6條支渠8條,使全村農(nóng)田灌溉實現(xiàn)了自流化。主要農(nóng)作物有稻谷、油菜等。1999年,全村糧食總產(chǎn)量550噸。盛產(chǎn)西瓜、棺溪蜜柚、無核蜜桔等優(yōu)質(zhì)水果。村內(nèi)交通便利,文高公路貫穿全村,與桃源縣黃石鎮(zhèn)相連。村里安裝高壓變電臺兩座,有一定規(guī)模的糧油加工廠、建材廠、園藝場,每年企業(yè)創(chuàng)收12萬元。1996年,由原張家界市市長李剛鋌牽頭,廣東省東莞市石化迅達有限公司張錦成先生捐資20萬元,慈利縣教委投資10萬元,聯(lián)合光明、陳家河兩村村民投工獻料新建了四坪希望小學(xué)。校園面積9.6畝,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,教學(xué)設(shè)施齊全。主要姓氏有葉、張、鄭、盧、朱、劉等。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190戶,695人,其中男384人,女311人,勞動力417人。1999年總收入100萬元,人均1450元。
|
免責(zé)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編輯或轉(zhuǎn)載稿件,內(nèi)容與相關(guān)報社等媒體無關(guān)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
- 熱門信息
-
- 慈利縣(一) [3270]
- 桑植縣(一) [3013]
- 永定區(qū)(一) [2851]
- 永定區(qū)(三) [2640]
- 永定區(qū)(二) [2391]
- 永定區(qū)(五) [1560]
- 慈利縣(三) [1332]
- 慈利縣(二) [1295]
- 永定區(qū)(九) [1130]
- 桑植縣(二) [1109]